找到相关内容282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

    仍脱日照所补译之文,于是,“师(法藏)以新旧两经对勘梵本,将日照补者,安喜学脱处,遂得文续义连。”(续法《法界宗五祖略记·三祖贤首国师传》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2卷第2册,第306页,中华书局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268325.html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2)

    令人发指,然而谁能相信,就是这么一个灭绝人性的帝王,却又是一个虔诚奉佛的主儿。他一即位,就拜僧人法常为国师,诏昙延法师入内问道,又结交真玉、慧嵩、法上、灵裕、僧达、僧稠、昙显等一批高僧,请他们在各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400.html
  • 孝文化经典《孝论》译释

    ,并尊其为国师。慧约哀悼父母事,见《续高僧传》卷六,载(大正五十·页四六九)。  ⑦泥洹:即涅盘。  ⑧波罗奢华:梵语,即赤花树。   译文  僧人的父母死后,举丧时,也应该悲伤,但不必穿正规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68570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时代皆有异闻,其中,以唐与宋代较激烈!如湛然大师所著《金刚锌论)与《止观义例》,其内容则是针对华严宗清凉国师而说。  在《止观义例》(大正四六·四五六c)云:“问有情心法,并有情之色及依报,此之三法,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国师协助下弒君自立,改号熏迦王朝。王即位后,进行大规模戮僧毁寺的排佛运动,使得佛教兴盛的中印度顿时寺空僧绝,史称「中印法难」。由于逃亡的僧众多往南印度或西北印度,反而促成以南方案达罗为中心的大众部佛教...姚兴以「国师之礼」迎请罗什至长安,在逍遥园组织庞大译经场,这是国立译场的创始。当时有僧睿、僧肇、僧契、法钦、道标等八百俊彦谘受襄译,依《开元释教录》载,师徒所译典籍有《阿弥陀经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法华经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
  •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《牧牛歌》

    隶属果州,未及详考。清居禅师为慧能下第十世,大致与天台德韶国师(891~972)同时。  [43]参宋·郑樵《通志》卷六十七《艺文五·释家·颂赞》,商务印书馆“万有文库本”《通志》第1册,页796上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268957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1)

    出家,得道果。什年七岁,随母出家,遍游西域,总贯群籍,最善于大乘。时在龟玆,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玆。获什而还。至凉州,闻苻坚败,因自立。其后,后秦姚兴伐凉降之。什始入长安。兴以国师之礼礼之。仍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869032.html
  • 鸠摩罗什“破戒”问题琐议

    之,强妻以龟兹王女,什拒而不受,辞甚苦到。光曰:“道士之操,不逾先父,何可固辞。”乃饮以醇酒,同闭密室。什被逼既至,遂亏其节[1]50。  另一次是前秦灭亡后,后秦君主姚兴迎罗什入长安,拜为国师。罗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069184.html
  • “十广大佛事”之研究—以《华严经·佛不思议法品》为中心(上)

    ,八相成道中,佛大大彰显诸佛果德的殊胜业用。法藏国师说〈佛不思议法品〉与下二品在于显扬佛的果地诸德,以及佛展现于法界的无碍神通。如《探玄记》卷十五曰:  此下三品果法亦有诸德将配三身,谓初法次报后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169279.html
  •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

    国师”,以自己的修持和道德,影响或亲自参与国家事务。所有这些都说明,佛教徒不应该、也不可能脱离政治。特别是在民主时代的今天,佛教作为一社会现象,佛教徒作为社会一分子,佛教和佛教徒都无法回避与人们生活...政治则被称为“政治和尚”,而“政治和尚”又似乎是“不修行”的代名词。但是,仍就传统来说,中国佛教界曾出现众多倍受人尊敬的“国师”,他们与所谓的“政治和尚”之间到底又有什么区别呢?其实,无论是过去、还是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369450.html